政府發展旅游業旅游強區活動安排意見(十七)加強旅游環境建設。搞好以衛星城、中心鎮和主要公路干線為重點的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工作。加強風景綠化帶、綠色走廊建設;抓好沿路兩側及前臉山自然植被的保護和綠化工作。旅游景區的綠化要各具特色。同時,沿主要公路兩側可視范圍及旅游景區(點)內要禁止開山采石,重點景區要禁止放牧、封山育林。各有關鄉鎮要搞好旅游景區(點)周邊及沿線的污染企業治理,堅決關掉“五小”企業,禁止再建新的污染企業。區市政、環保等部門要加強對旅游景區(點)及其周邊企業的監督檢查,嚴厲查處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嚴格把好新建企業的審批關,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
(十八)完善旅游景區(點)服務設施。進一步加強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提高旅游產業供給規模和綜合配套功能。旅游景區(點)要強化供水、供電、游客中心、旅游廁所、垃圾收集和污水處理等設施的建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旅游賓館飯店、定點餐館要完善服務設施,提高服務質量。
(十九)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充分發揮龍燈會、高蹺會、少林會、獅子舞、雜技等特色文化活動優勢,提升文藝節目創作水平,并在旅游重點城鎮設立旅游表演中心,形成晚間娛樂亮點。大型旅游飯店、重點旅游景區要為游客提供健康豐富、參與性強的娛樂活動,為國內外游客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六、拓展旅游產業領域,優化區域經濟結構
(二十)完善旅游產品結構。積極實施“人文、綠色、科技”奧運理念,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生態旅游、會展旅游、科技旅游、教育旅游等專項旅游產品。同時,建設好大型旅游設施、旅游飯店、以人造景觀為主的主題公園以及利用森林資源開發的旅游項目,不斷豐富旅游產品結構。
(二十一)拓展旅游產業領域。有效整合“行、游、住、食、購、娛”等要素,促進相關產業同發展。工業、農業、商業以及文教、科技、體育等部門,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搞好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與利用,不斷創造旅游發展的新亮點。特別是各鄉鎮要積極抓好旅游民俗村、民俗戶、精品觀光園等方面建設,進一步推動和促使旅游農業上規模、上檔次、突出特色,逐步形成多層次的旅游產業體系。
(二十二)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旅游資源豐富的鄉鎮,要把旅游業作為龍頭產業來抓,進一步發揮旅游業對其它關聯產業的帶動作用,積極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特別是山區鄉鎮,產業結構調整更要充分發揮旅游業的龍頭帶動作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要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環保產業,進一步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和整體發展水平。
七、實行扶持政策,加快旅游業發展
(二十三)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力度。根據《通知》精神和《北京市旅游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區政府建立房山區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制定修改全區旅游規劃、旅游整體宣傳推介、重點項目建設、旅游行業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旅游發展專項資金要列入度財政預算,根據旅游發展的需要逐步增加。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由區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專項使用,區財政部門審核監督。各鄉鎮也要逐步加大對旅游業的導向性投入,促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二十四)進一步擴大旅游業的對外開放。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拓展旅游融資渠道,形成政府主導下的多元化旅游投資機制。通過盤活存量、引進增量等多種市場融資途徑開發經營旅游資源,舉各方之力加快旅游業發展,力爭“房山旅游”品牌早日上市。支持并吸引大型企業、上市公司以各種形式投資旅游產業;鼓勵支持中小企業在轉產、安置下崗職工中投資興辦旅游企業;鼓勵民營企業、民營資本參與旅游開發經營;鼓勵全社會參與旅游開發、興辦旅游經濟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