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6q0um"></strike>
  • <strike id="6q0um"><s id="6q0um"></s></strike>
  • <ul id="6q0um"></ul><strike id="6q0um"></strike>

    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學知識 > 正文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公式

    更新:2023-09-15 21:24:57 高考升學網

    1.質點:一個物體能否看成質點,關鍵在于把這個物體看成質點后對所研究的問題有沒有影響。如果有就不能,如果沒有就可以。

    不是物體大就不能當成質點,物體小就可以。例:公轉的地球可以當成質點,子穿過紙牌的時間、火車過橋不能當成質點

    2.速度、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這里都是指“瞬時”,一般“瞬時”兩個字都省略掉)。

    這里注意的是均速度與均速率的區別:

    均速度=位移/時間均速率=路程/時間

    均速度的大小≠均速率(除非是單向直線運動)

    3.加速度:a,v同向加速、反向減速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公式

    其中是速度的變化量(矢量),速度變化多少(標量)就是指的大小;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是速度變化率,就是,即。(理論上講矢量對時間的變化率也是矢量,所以說速度的變化率就是加速度,不過我們現在一般不說變化率的方向,只是談大小:速度變化率大,速度變化得快,加速度大)

    速度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大小;速度變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的大小;

    第三章:

    4.勻變速直線運動最常用的3個公式(括號中為初速度的演變)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3)課本推論:()

    以上的每個公式中,都含有4個物理量,所以“知三求一”。只要物體是做勻變速直線運動,上面三個公式就都可以使用。但是在用公式之前一定要先判斷物體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常見的有剎車問題,一般前一段時間勻減速,后來就剎車停止了。所以經常要求剎車時間和剎車位移

    至于具體用哪個公式就看題目的具體情況了,找出已知量,列方程。有時候得聯立方程組進行求解。在解決運動學問題中,物理過程很重要,只有知道了過程,才知道要用哪個公式,過程清楚了,問題基本上就解決了一半。所以在解答運動學的題目時,一定要把草圖畫出來。在草圖上把已知量標上去,通過草圖就可以清楚的看出物理過程和對應的已知量。如果已知量不夠,可以適當的假設一些參數,參數的假設也有點技巧,那就是假設的參數盡可能在每個過程都可以用到。這樣參數假設的少,解答起來就方便了(例:期中考最后一題,假設速度)。

    注:勻變速直線運動還有一些推論公式,如果能夠靈活運用,會給計算帶來很大的方便。

    (4)均速度:(這個是勻變速直線運動才可以用)

    還有一個公式(位移/時間),這個是定義式。對于一切的運動的均速度都以這么求,不單單是直線運動,曲線運動也可以(例:跑場一圈,均速度為0)。

    (5)位移:

    5.勻變速直線運動有用的推論(一般用于選擇、填空)

    (1)中間時刻的速度:。

    此公式一般用在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求某點的速度(或類似的題型)。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均速度。

    (2)中間位置的速度:

    (3)逐差相等:

    這個就是打點計時器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基本原理。相等時間內相鄰位移差為一個定值。如果看到勻變速直線運動有相等的時間,以及通過的位移,就要想到這個關系式:可以求出加速度,一般還可以用公式(1)求出中間時刻的速度。

    (4)對于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6.對于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分析

    如果一開始,規定了正方向,把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寫成負值,那么公式就跟之前的所有公式一模一樣。但有時候,題目告訴我們的是減速運動加速度的大小。如:汽車以a=5m/s2的加速度進行剎車。這時候也可以不把加速度寫成負值,但是在代公式時得進行適當的變化。(a用大小)

    速度:

    位移:

    推論:(就是大的減去小的)

    特別是求剎車位移:直接,算起來很快。以及求剎車時間:

    這里加速度只取大小,其實只要記住加速用“+”,減速用“-”就可以了。牛頓第二定律經常這么用。

    7.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研究

    實驗步驟:

    關鍵的一個就是記住:先接通電源,再放小車。

    常見計算:

    一般就是求加速度,及某點的速度。

    t為每一段相等的時間間隔,一般是0.1s。

    (1)逐差法求加速度

    如果有6組數據,則

    如果有4組數據,則

    如果是奇數組數據,則撤去第一組或最后一組就可以。

    (2)求某一點的速度,應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均速度即

    比如求a點的速度,則

    (3)利用v-t圖象求加速度

    這個必須先求出每一點的速度,再做v-t圖。值得注意的就是作圖問題,根據描繪的這些點做一條直線,讓直線通過盡量多的點,同時讓沒有在直線上的點均勻的分布在直線兩側,畫完后適當向兩邊延長交于y軸。那么這條直線的斜率就是加速度,求斜率的方法就是在直線上(一定是直線上的點,不要取原來的數據點。因為這條直線就是對所有數據的均,比較準確。直接取數據點雖然算出結果差不多,但是明顯不合規范)取兩個比較遠的點,則。

    8.自由落體運動

    只要說明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就知道了兩個已知量:,

    (1)最基本的三個公式

    (2)自由落體運動的一些比例關系

    (3)一些題型

    a.關于第幾秒內的位移:如一個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在最后1秒內的位移是,求自由落體高度h。

    設總時間為t,則有,求出t,再用求得h。

    也可以設最后1秒初的初速度為,則有(這里為1s),可以求出,則

    b.經過一個高度差為的窗戶,花了時間。求物體自由落體的位置距窗戶上檐的高度差h。

    與題型a的解題思路類似。

    c.水龍頭滴水問題

    這種題型的關鍵在于找出滴水間隔。弄清楚什么時候計時,什么時候停止計時。如果從第一滴水滴出開始計時,到第n滴水滴出停止計時,所花的時間為t,則滴水間隔。(因為第一滴水沒有算在t時間內,滴出第二滴才有一個時間間隔,滴出3滴有2。)這個不要死記硬背,題目一般都是會變的?赡苁巧厦娴纬龅谝坏斡嫊r,下面有n滴落下停止計時;滴出一滴后,數“0”,然后逐漸增加,數到“n”的時候,停止計時;等等

    建議:一滴一滴地去數,然后遞推到n。

    求完時間間隔后,一般是用在求重力加速度上。水龍頭與地面的高度,如果只有一個時間間隔則;(用t、n表示即可)

    如果有兩個時間間隔則以此類推

    9.追及相遇問題

    (1)物理思路

    有兩個物理,前面在跑,后面在追。如果前面跑的快,則二者的距離越來越大;如果后面追的快,則二者距離越來越小。所以速度相等是一個臨界狀態,一般都要想把速度相等拿來討論分析。

    例:前面由零開始勻加速,后面的勻速。則速度相等時,能追上就追上;如果追不上就追不上,這時有個最小距離。

    例:前面勻減速,后面勻速。則肯定追的上,這時候速度相等時有個最大距離。

    相遇滿足條件:(后面走的位移等于前面走的位移加上原來的間距l,即后面比前面多走l,就趕上了)

    總之,把草圖畫出來分析,就清楚很多。這里注意的是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前面剎車,后面勻速的。不能直接套公式,得判斷到底是在剎車停止之前追上,還是在剎車停止之后才追上。

    例題:一輛公共汽車以12m/s的速度經過某一站臺時,司機發現一名乘客在車后l=8m處揮手追趕,司機立即以2m/s2的加速度剎車,而乘客以v1的速度追趕汽車,當

    (1)v1=5m/s(8.8s)

    (2)v1=10m/s(4s)

    則該乘客分別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追上汽車?

    (2)數學公式求解

    數學公式就是由,列出表達式,代入數值,解一個關于時間t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據進行判斷:如果>0,則有解,可以相遇二次;=0,剛好相遇一次;<0,說明不能相遇。求出t即求出相應的相遇時間。

    也可以將方程進行。(>0)

    1/2a,說明無法相遇,在時刻,有最小值。

    1/2a,說明在時刻,二者距離有最大值,求出方程等零的解t即可得到相遇時間(剎車問題這里經常會出錯)。

    1/2a,說明在時刻剛好相遇一次。

    數學方法相對來講可以解決一大部分問題,但是物理比較少,如果一味的套用就容易出錯。就比如上面的那道例題。推薦使用物理解題,別一味的套公式。把草圖畫出來,就簡潔很多了。數學的公式自然就列出來了。

    10.力

    產生條件:1。接觸2。相互擠壓(形變)

    方向:垂直于接觸面。點點接觸,垂直于切面,即力過圓心,或其延長線過圓心。

    繩子對別人的拉力沿著繩子收縮的方向。

    簧的力拉伸的情況下與繩子一樣,但還可以被壓縮;傻牧M足胡克定律:,這里的x是指簧的形變量,不是簧的長度。拉伸,壓縮。(即x為大的減去小的)

    注:桿的力一般也沿著桿的方向,除了那種有滑輪的以及用桿固定物體。否則一般情況下,桿對物體的力也是沿著桿方向,往外或被往里拉(一般是被壓縮往外)。

    11.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大小,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對運動很重要,沒有肯定是錯的)相反。一定要是滑動摩擦力這個公式才能用,而且只要是滑動摩擦力這個公式就可以用!

    注:這里的n是物體與接觸面之間的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切記。物體對接觸面的壓力與接觸面對物體的支持力二者是等大的。

    只要接觸面固定,那么就一定,改變壓力,滑動摩擦力就改變。

    靜摩擦力的判斷相對來講難一點。

    一個是用假設法,假設接觸面光滑,看物體怎么相對于接觸面怎么運動。摩擦力方向跟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如果沒有相對運動趨勢,自然就沒有靜摩擦力。

    另外一個是受力分析,根據狀態來判斷,這個方法是通用的,而且相對來講能力的要求高一點。對物體受力分析,如果有靜摩擦力,符不符合條件所說的狀態,如果沒有呢。

    靜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據物體的狀態,通過受力分析得到。靜摩擦力大小千萬不要用滑動摩擦力的公式來算。

    12.力的合成

    合力范圍:

    兩個分力大小固定,則合力的大小隨著兩分力夾角的增大而減小。

    當兩個分力相等,且=120°時,合力大小與分力相等即=f,這是個特例,應該記住。當大于120°,合力小于分力;當小于120°,合力大于分力。

    分力夾角固定,(1)<90°,合力大小隨著分力的增大而增大;(2)>90°,分力增大,合力大小的變化不一定。

    驗行四邊形定則實驗:

    注意:

    (1)拉力要確定大小、方向;

    (2)兩次都要把節點拉到o,這樣才有相同的作用效果;

    (3)做力的圖示要用相同的標度。

    13.力的分解

    力分解是力合成的逆過程,同樣遵守行四邊形定則。關鍵是按效果分解、正交分解、以及力分解的唯一條件。

    正交分解:坐標系的建立一般是水豎直,或者行接觸面垂直接觸面建立坐標系。到牛頓第二定律之后,一般是沿著運動方向建立直角坐標系。

    建立完坐標系之后,將不在坐標軸上的力進行分解,對邊就是sin、鄰邊就是cos(在正交分解里才是這樣,如果用合成的方法對邊不一定就是sin,也可能是tan)。

    注:分力的質與被分解力的質一樣,合成就不要求一樣了

    14.衡問題、牛頓第二定律

    所學的一切力都歸結于衡的分析,如果不衡則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力學題的一搬步驟:

    (1)受力分析。先分析非接觸力,一般就一個重力;再分析接觸力,先找接觸,看有幾個接觸。再從簡單的開始分析,比如外界的拉力、推力等等。簡單接觸分析完之后,再分析接觸面。一個接觸面就可能存在兩個力:力、摩擦力。受力分析一定要正確,分析完之后,最好再檢查一遍。這里要是錯了,就全覆沒了!

    (2)建立坐標系,找角度、列方程。要是衡的話,就列衡方程。軸上的一堆力合力為零,即正半軸的力=負半軸的力。y軸同理。如果不衡,那就求出合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f合=ma。列方程的時候,注意不要遺漏一些力,除了在坐標軸上的力,還要加上一些坐標軸上的分力。關于合力誰減去誰,就看加速度沿那個方向。加速度那個方向減去另外一個方向,則合力為正的。求出的加速度就是正的。反之,為負。

    (3)求解

    關于整體法、隔離法。如果是研究外界對這個系統的作用力的時候,用整體法很方便。

    總結:

    運動學一定要畫草圖,并把已知量標上去。這樣通過草圖就可以清楚看出沒一段過程的已知量!爸笠弧,如果不能求,則設一些參數。但是這個參數盡量用的范圍要廣。

    力學受力分析,按照我說的步驟一步一步來,分析錯了,就基本沒戲了。一般可以自己在旁邊另外畫一個草圖分析,沒必要都畫在原圖上。畫在原圖上反而有時候不好表示。把所有的力的箭尾都畫在重心,否則自己會混淆,畫完之后標上符號比如g、f。

    不管是運動學還是力學,列方程時,一定要列表達式,不要列一堆的數值方程。同時如果有幾個相同的物理量,一定要區分開來。比如:v1、v2、a1、a2、f1、f2等等。不要都用v、a、f。

    牛頓第二定律的運用就是圍繞一個加速度展開的。分析力求得加速度,用到運動;蛲ㄟ^運動得到加速度,分析力。

    15.動態衡分析:

    就是衡的一個擴展,通過受力分析得到衡。然后改變條件,問什么力怎么變。

    (1)作圖法

    這種情況一般就是受到三個力衡情況,通過受力分析,三個力衡可以得到一個矢量三角形。然后在這個三角形里面,找出不變量,及變化量。進行分析就可。一般不變的有:一個力(一般為重力,大小方向都確定),另外一個力的方向;變化的有:第三個力的方向;問隨著第三個力方向的改變,其他力怎么變,或求最小值。

    (2)計算法

    同樣是受力分析,假設出一個角度(有時題目本身就有角度)。把幾個力都用一個不變的力表示出來(一般就是重力),改變之后,角度變化引起那幾個力的變化。這里有一些數學知識:

    、、

    當時,隨著的增大

    、變大

    、變小

    幾個特殊值

    (一).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大全

    (二).高中常用的物理知識點總結大全

    (三).高中物理必背的知識點總結歸納

    (四).高中物理所有知識點總結歸納

    (五).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整理大全

    (六).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總結梳理

    (七).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總結公式

    (八).高中物理知識點歸納梳理大全

    (九).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總結大全

    (十).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大全

    相關文章

    最新圖文

    工科屬于文科還是理科 包括

    時間:2024-04-02 09:0:20

    ai人工智能是什么的縮寫 是

    時間:2024-04-02 09:0:31

    入團申請書和入團志愿書時

    時間:2024-02-12 09:0:19

    上大學前要準備什么 大學

    時間:2023-09-19 06:0:06
    亚洲成?v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亚洲不卡影院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亚洲色欲www综合网|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亚洲精品91在线| 亚洲影视自拍揄拍愉拍|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朝桐光亚洲专区在线中文字幕|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日韩亚洲变态另类中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亚洲欧洲国产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