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產生的順序是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在幾千年使用漢字的過程中,為了記錄語言、相互交際的需要,人們在不斷地改進著漢字的書寫形體。從甲骨文到現在的楷體,字體的演變主要經歷了五個階段:甲骨文、金文、篆書(主要指小篆)、隸書和楷書。
商朝時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演變而來,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也是從商朝開始的。
金文是商周時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由于它鑄刻在鐘鼎上,所以又稱鐘鼎文。金文有粗而寬的筆畫,點畫圓渾,體勢雍容。金文和甲骨文屬于同一系統的文字,但比甲骨文更規范,結構更整齊。
西周晚期,金文形體趨向線條化,筆畫比較整齊、勻稱,這種字體叫大篆。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差異很大。
秦統一后,為維護國家統一,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統一文字。李斯按照秦國的文字標準,對漢字進行整理和簡化,制定標準寫法,在全國推行,這種新字體叫小篆。
篆書筆畫圓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存著象形的意味,但符號性顯然大大加強。小篆使文字規范了,但書寫還很不方便,因此,在民間流行一種更簡單的字體,叫隸書。
隸書字形扁,字的構架多有方折棱角,筆畫有粗有細,形成波勢和挑法,所謂“一波三折、蠶頭燕尾”。從篆書到隸書,是一次更大的變化,隸書是漢字演變史上重要的轉折點,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從此,漢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喪失了。
dna水解后得到的產物是什么
時間:2023-09-16 21:0:39invention可數嗎
時間:2023-09-13 09:0:04地球大氣層從低到高依次是
時間:2023-09-18 07:0:54宇文新州之懿范句式
時間:2023-09-21 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