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破題】文件提出,必須盡快從主要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文件提出要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
【專家點評】中國農科院農經所研究員朱立志認為,當前“耕子孫田種當季糧”的舊有發展模式嚴重透支地力和產能,已走到盡頭。今天公布的一號文件對“轉方式”濃墨重彩,極具針對性,傳遞出我國必須走現代農業道路的信號。
“文件提出要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這與以往更多地強調產量增長的表述有著明顯區別。中國強,農業必須強,農業的強不是體現在產量上,而是體現在競爭力上,這意味著農業在‘轉方式’上將有更多突破。”朱立志說。
力爭“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 富裕農民出實招
【困局與挑戰】近年來,我國農民收入實現“十一連快”、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然而,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占農民收入大頭的打工收入,其增長前景不容樂觀;而在家庭經營性收入方面,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與大宗農產品價格低迷“雙碰頭”,老鄉的種田收入增長空間進一步縮窄。新常態下如何讓農民持續增收,無疑成為“三農”工作的一大新挑戰。
【文件破題】文件明確提出,努力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勢頭。文件強調,富裕農民,必須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開發農村二三產業增收空間,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農增收力度。
【專家點評】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黨國英:文件對農民增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破解方案,內外兼具、多措并舉。文件提出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出鄉村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的思路,對提升農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有一定幫助。此外文件提出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可進一步激活農村要素資源,為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提供了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文件提出充分發揮政策惠農增收效應。多年來,我國惠農資金量大,但使用效率并不高,發揮好政策惠農增收效應,可使每一分支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