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以來,我省連續三年采用‘議論類’材料作文的命題方式,體現了平穩務實、向真求新的命題。較之關于‘青春不朽’說法和關于‘智慧’是什么的話題,今年的作文命題更具有鮮明的特性。”我省首批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南京市十二中靳賀良老師,6月8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點評說。
已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幾十年的靳賀良認為,盡管今年作文題提供的材料僅67個字,卻圍繞“說話”,表述了多層意思,考生只要稍加注意,就會發現今年命題用詞的準確精當。在他看來,今年江蘇的高考作文命題,由其意蘊的豐富性,決定了考生立意、選體、定題、選材的多元性和豐富性,考生可以選定“有人卻說”的角度,解讀人云我不云,人不云我云的豐富內涵;可以對上述二者進行勾連,思索它們之間遞進統一的辯證關系;可以討論時代所需的創新意識諸多問題;可以就材料提供的多個維度,聯系現實,結合哲學、藝術、自然科學等領域的例證寫作議論文;可以對接自己的親身經歷或間接經驗,鋪陳生發,寫作記敘文……“總之,高考作文命題的同一性所引發的同位多元性,尊重了考生的寫作選擇,鼓勵考生個性發展,激活考生的創新思維,觸發考生的寫作激情。”靳賀良說。
“本次試卷整體運算量得到有效控制,留給考生較充分的思考問題時間。許多有新意的試題在審題后必須做深入思考,一旦思路明確,具體解答所花時間并不是很多,這樣的問題更能考查考生的創新意識與綜合能力。”朱勝強認為,這樣的試題對于改進教學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
江蘇高考數學卷延續了近3年江蘇高考數學卷的基本風格,平穩中有變化,平和里含創新。省教育廳昨天邀請的點評專家認為,今年高考數學卷注重選拔功能也兼顧以人為本,體現創新意識也尊重教學習慣。
專家說,本次試題在類型、難度和設問方面與近3年相當,在知識點、方法和能力考查等方面科學搭配,既考查中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又考查考生進入高等學校繼續學習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上手容易深入難”,縱觀歷年評價好的數學卷,都體現了這個特點。今年的數學卷在試題順序的編排上頗見用心:起點較低、入口寬泛、從易到難,遵循考試心理規律,契合考生考試習慣。試卷注重考查通性通法的同時確保區分度,既保證了各個能力層次的考生取得一定成績,也能讓綜合能力優秀的考生脫穎而出。試題設置注重應用性和探究性,能夠較好地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注重解法的多樣性和不同解法效率的差異性,在難題的設置上,各個小題的難度層層遞進,既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又能有效區分學生的數學素養。
今年的數學卷仍秉承“原創為主,改編為輔”的格調,知識點不超綱,原創題能圍繞考生熟悉的情境來設置,改編題全部來自于教材,這些都給考生似曾相識的親近感。試題呈現方式常規卻又不落俗套,配圖清晰明了,既沒有設置解題陷阱也不會產生閱讀障礙,利于考生正常發揮。
江蘇高考地理卷充分把握地理科學的進展,關注經濟社會發展熱點,結合中學地理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實際,通過真實、可信的資料及地理圖表呈現有關地理信息,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地理素養。
試卷最大的特色是以人地協調觀為主線,彰顯人地關系的和諧共生。“驢友”“候鳥式養老”“低碳社區”“世紀寒潮”“西咸新區”等親近自然、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感覺親切、自然,體現了地理的生活性與實用性。以中國南方某山區特定條件下“稻魚共生”景觀為背景,展現“景美人和”的畫卷,引導學生熱愛和尊重自然。
從攀枝花傳統的“鋼城”到現在的“陽光花城”轉變入手,考查學生對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的認知;結合江蘇高鐵建設區域發展新變化,在區域認知的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區域中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相協調的重要性。
試卷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如,以四幅中國山水名畫為背景,考查學生的地理認知和地理理解,既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又體現了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考查的有機結合。
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16 14:0:45牡丹江醫學院江蘇錄取分數
時間:2025-05-16 14:0:47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江蘇
時間:2025-05-15 18:0:37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屬于
時間:2025-05-15 1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