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沖一沖即考生填報平行志愿的首志愿時要挑選一所往年錄取分數略高于自身成績且是自己非常喜歡的院校,但切忌好高騖遠,脫離實際隨意亂填。
2、穩一穩即志愿院校往年的錄取分數線要與自身成績相當或者略低,該類學校投檔幾率較大,比較穩妥。
3、保一保即最后的志愿院校,考生可選擇保底院校,確保自己檔案不會因無法投出而成為死檔影響錄取。
4、高考在填報志愿時說: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是指平行志愿的填報方法。
先說“沖一沖”,考生報的志愿高于自己成績若干分的院校,其實就是在賭大小年,研究高考錄取中的大小年現象,這就要仔細研究多年的招生計劃、政策等,搞清楚它的成因,波動曲線、分類、規律、發展走向等,風險大,使用需謹慎。
再說“穩一穩”,在平行志愿中考生選擇的志愿基本等于高考分數的院校。這時候問題在于你是否愿意“服從調配”,如果不服從調配,就有可能投不進去,即使投進去了,也許你心儀的專業分數高于你的考分,就有可能退檔的風險。如果服從調配,那就有可能調劑到你不喜歡的專業去。從某種程度來看,沖沖我用都屬于“風險型”。
再說“保一保”,這個層級的志愿基本選擇是低于自己的高考分數,一般以20左右為宜,作為保底使用,基本能錄取。
平行志愿之間的分數梯度問題,有間隔10分,5分,3分、2分的多種做法,也沒有定論,但是之間必須存在梯度,這個梯度可以是院校之間的分數,差距也可以是院校間的地域差異,在一本線上20分左右的考生梯度,可以是分數、地域,也可以是兩者的結合,在一本線上10分及以下的考生,梯度最好是地域。
“沖” “穩” “保”的參考標準,就是歷年來各高校學校投檔錄取結果,12個學校,以考生考分為中心,以2~5分為一段,上下依次浮動。
如一名600分的考生,12個志愿參考學校往年的錄取分數線,“沖一沖”4所學校可以是630——625——620——615”,“穩一穩的”4所學校可以是“610——605——600——595”,“保一保”的4所學校可以是“590—585——580——575”。
如此,從“保”的575到“沖”的630,其填報空間有55分的梯度,考生如果對專業沒有特殊要求——也就是專業志愿服從調劑的情況下,考生錄取就在險柜里了。這種有梯次的填報,會讓考生分數發揮到最大效用,既不浪費分數,又能保證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