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各大高校放寒假時間要到了,很多學生要提前購買火車票,所以必須要知道本校放寒假時間的具體時間安排。本文高考升學網小編為你介紹關于北京理工大學的2019-2020年的校歷就放寒假時間,希望對你有幫助。
北京理工大學作為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傳承“延安根、軍工魂”紅色基因,堅持“學術為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辦學理念,秉承“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的校訓,始終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前沿,堅持內涵建設和創新發展,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與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歷史沿革與貢獻
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是1940年創建于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由毛澤東同志親自填寫校名。1949年學校遷入北京;1952年成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并更名為北京工業學院;1959年被黨中央確定為首批16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被譽為“紅色國防工程師的搖籃”;改革開放后,學校首批設立研究生院;1988年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學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
延安時期,學校披荊斬棘,艱難建校,一步步成長發展;新的時期,北理工人自強不息,追求卓越,一次次鑄就輝煌。建校以來,學校始終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創造了新中國科技史上多個“第一”,如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第一輛輕型坦克、第一臺電視發射接收裝置、第一臺大型天象儀、第一顆反坦克導彈、第一部低空測高雷達、第一臺20公里遠程照相機等。
改革創新,時代榮光
發展概況與特色
近年來,北京理工大學在國家多項重大工程中承擔的任務數量位居全國高校之首,為鑄成世界一流的大國利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學校勇挑科技奧運、綠色奧運和奧運安保科研重擔,承擔的項目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一。在國慶60周年閱兵的30個方陣中,學校參與了22個方陣的裝備設計和研制;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的27個地面裝備方隊和10個空中飛行方隊中,學校參與了17個地面方隊和8個空中方隊的裝備研制工作,在建軍90周年朱日和閱兵的45個方(梯)隊中,參與了8個作戰群、29個方隊的裝備研制工作;參與數量和深度均位居全國高校第一。設計和研制“神舟”與“天宮”對接的核心部件,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實施了中國首次太空基因實驗;“嫦娥二號”遵循北理工“軌跡”成功實現全球首次對“戰神”小行星的近距離探測;與航天科技集團聯合研制的測控數傳一體化應答機,首次用于遠征一號上面級,成功用于我國首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十二五”期間,學校科技投入總量近100億元,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3項,牽頭獲獎總數位列全國高校第15位,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專用項目獲獎數目方面位列全國高校第3位;獲得國防科學技術獎總數、授權國防專利和有效國防專利數均位列全國高校第1位。
70多年來,北京理工大學作為國家培養卓越工程師的紅色搖籃,為祖國輸送了近30萬高層次人才。其中有李鵬、曾慶紅、葉選平等黨和,以及120余位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和將軍;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謝光選,中國自動武器專家、“中國槍王”朵英賢等40余位院士。北理工的昨天是一部春華秋實、成績卓著的光輝歷程,北理工的未來更是一曲讓人激情澎湃、奮發向上的雄渾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