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學校介紹
-
1956
-
公辦
-
理工
-
省政府
-
專科
-
江西
-
0個
-
0個
在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南昌,在風景美麗的梅嶺腳下、贛江之濱,矗立著一所歷史悠久而又朝氣蓬勃的高等學府——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成立于1956年,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培養高素質交通技術技能人才的高等職業院校,被譽為“江西交通人才的搖籃”。學校始終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辦學理念,立足自身優勢和行業特色,致力于服務“交通強國”“中國制造2025”“創新驅動發展”等國家戰略,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布局,創新協同育人機制,在人才培養、教學改革、服務發展、打造品牌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后被確定為國家骨干高等職業院校、國家優質專科高職院校、全國交通高等職業教育示范院校、江西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江西省首批聯合培養應用技術型本科人才試點院校、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2019年成功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2022年,學校在國家“雙高計劃”中期績效評價結果以及江西省首輪“雙高計劃”建設項目驗收中均獲評“優秀”,并入選江西省第二輪“雙高計劃”A檔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
辦學條件優越。學校占地面積850余畝,建筑面積40余萬平方米,運動場地面積近3.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4億元,教學用計算機5000余臺,網絡多媒體教室200余間。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4萬余人,建有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479個,交通行業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各1個,各二級學院建有獨立的、設備設施完善的實訓大樓,實驗室、實習場所面積達10萬平方米。
交通特色鮮明。學校緊緊圍繞“交通”特色,以汽車、路橋、軌道等重點專業為引領,不斷加強專業建設,設有路橋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軌道交通學院等11個教學院部,開設道路橋梁工程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云計算技術應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等45個專科專業。學校堅持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緊密對接的原則,改革創新了“崗位需求引導、行企標準跟進、三方考核評價”“院企合一、產學一體”等各具專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建有擁有國家級重點專業13個、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7個、全國職業院校示范專業4個、國家骨干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4個、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專業6個、教育部“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重點專業2個、省級優勢特色和骨干專業15個,其中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群被教育部列入“雙高”建設計劃。建有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50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5門,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7部,編制地方標準12項。與企業共同開發4個專業教學資源庫,合作編寫出版教材65部、電子教材5部。建有國家級交通智能建造虛擬仿真實訓基地,交通運輸類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汽車檢測與維修、道路橋梁工程技術、交通土建類3個生產性實訓基地,被科技部、交通運輸部批準為“國家交通智能建造科普館”,被國家郵政局確定為“全國郵政行業人才培養基地”,獲批“全國郵政行業寄遞安全技術研發中心”“教育部-瑞士喬治費歇爾智能制造創新實踐基地”。
師資力量雄厚。全校現有教職員工700余人,其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448人,高級職稱175人。建有國家級首批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江西省首批教師教學創新團隊4個,全國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個。全國課程思政教學名師8人,全國交通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帶頭人4人、全國會計領軍人才1人、省部級教學名師6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5人、省級中青年骨干教師28人、“吳福—振華”交通教育優秀教師5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省部級專家56名、省高等教育教學與教學管理專家15名。學校教師先后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5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1項、二等獎17項,在國家級、省級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等賽項中獲獎70多項。其中,2023年,學校教師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中獲一等獎,交通運輸部科普講解大賽二等獎。近五年,教職工發表論文1000余篇,其中EI/SCI期刊論文68篇,獲得國家專利及軟件著作權53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35項。榮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江西省技術發明二等獎、江西公路科技進步三等獎。
育人成效顯著。學校堅持以培養高素質交通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注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強化大學生技術技能培養提升。學生先后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現代物流”“汽車營銷”“建筑裝飾技術應用”“建筑工程識圖”“城軌智能運輸”等賽項一等獎。2023年,師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獲獎128項,其中國家級33項,省級一等獎20項。學校榮獲“江西省優秀社區教育示范基地”“全省高校共青團工作優秀單位”,入選江西省第一批高校青年志愿服務站試點建設名單,多次獲評“江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學校“八一工匠班”入選全省高校首批“紅色班級”創建試點,獲“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榮譽稱號,映山紅藝術團入選“全國高校活力社團”。學校與俄羅斯彼爾姆交通服務學院聯合成立“中俄交通工匠學堂”“中俄職教文化交流中心”,與俄羅斯阿爾泰國立技術大學開展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軟件技術等2個專業的中俄合作辦學項目,面向俄羅斯、新加坡等12個國家開展汽車技術技能培訓,入選坦桑尼亞國家職業標準開發項目。
產教融合深入。學校牽頭成立了由政府、行業組織、企業、科研機構和學校五方共同參與的合作發展理事會,理事會成員單位總計78家,基本覆蓋了江西交通運輸行業全“產業鏈”,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了合作平臺。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共建了道橋等7個重點專業群產教融合平臺。道橋專業群與江西交投、中交一公院、中鐵十二局等公司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并授牌,建設以企興產、以產促學、以產助研的產學研用一體化交通土建類產教融合基地;汽車專業群與廣匯汽車江西公司簽訂了“校企命運共同體”合作協議,共建二級產業學院;與南昌軌道交通集團、廣州軌道交通建設監理有限公司建立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與京東集團共建京東供應鏈產業學院;與北京廣慧金通教育公司合作舉辦空中乘務專業教育;與阿里巴巴共同組建“現代學徒制”創新班;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打造國內領先、省內一流的華為ICT樣板學院,探索信息類專業共建共管的新模式。與深圳市訊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學院;與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共建交通裝備智能制造現場工程師產業學院。交通智能建造科普館入選國家交通運輸科普基地,成為江西省唯一獲得國家科普基地的高等院校。
服務貢獻突出。學校以江西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公路勘察和設計“雙甲”資質)、江西交院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公路工程檢測綜合乙級資質、安全生產標準化咨詢考評二級資質、工程檔案整理資質)等科技與產教實體,搭建了長效的專業企業一體平臺。學校是國家海事局內河船員培訓基地、國家級職業院校骨干教師培訓基地,駕駛培訓學校被評為“全國百所優質服務駕校”,各培訓機構共完成各級各類社會培訓近80000人次。學校是江西省首批聯合培養應用技術型本科人才試點院校,與省內外多所職業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對口支援與交流關系,開設了“西藏天路訂單班”和“青海班”,為西部培養了一批交通建設人才。多次承辦了全省民族運動會和全國蹴球邀請賽,得到了教育部、國家民委的充分肯定。學校承擔了井岡山市柏露鄉塘南村鄉村振興幫扶工作,鄉村振興工作隊獲評2022年度省派單位駐村工作考核最優等次“好”。學校與井岡山市柏露鄉共建柏露紅色教育基地(思政課教師研修基地),打造集紅色培訓、研學、社會實踐和思政課教師研修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紅色教育基地。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全省“組組通”水泥路建設工程實地核查工作,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學校與江西省交通技工學校、橫峰縣職業學校等開展了結對支援幫扶工作,與撫州市資溪縣新月畬族村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結對共建,獲得“第一批江西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稱號。學校先后承辦了第二屆全國郵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總決賽、“訊方杯”全國大學生信息技術應用及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全省職業技能大賽、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天工杯”郵政行業技能競賽等賽項,獲批“十四五”期間省級職業院校技能競賽集訓基地,獲批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江西省集訓基地,被省教育廳評為“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突出貢獻單位”。學校主動服務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開展了融入5G的公路、橋梁、隧道、港口交通基礎設施健康監測技術攻關,立項江西省重大科技應用示范項目03專項5項,實現了高職院校高層次科技項目的重大突破,打通了國家重大科技成果在交通基礎設施健康監測領域落地應用最后一公里,解決了“路、橋、隧、港”基礎設施監測及養護難題,研究成果應用于九江長江二橋等省內外18座橋梁的檢測監測中,全年累計服務2000余萬人次,節省養護費用9000萬元以上。
近年來,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建設成果得到了中國青年報、中國交通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電視臺、江西日報、“學習強國”平臺等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先后榮獲全國交通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全國高職院校服務貢獻50強、全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示范校、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學校、省五一勞動獎狀、全省首批紅色基因傳承示范校、省平安校園、省文明校園、全省黨建工作優秀高校、全省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創新基地等稱號。
?(數據截止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