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五:自招聯盟取消不代表不合作,填報志愿也有啟示
在之前的自招改革中,已經明確了自主招生鐵定取消聯盟,也就是往年的“北約”、“華約”、“卓越”、“學院路”等聯盟將不復存在,而各個高校也將改為單兵作戰。但是,取消了自招的聯盟,并不意味著這些聯盟不合作。
在今年10月17日,卓越聯盟校長聯席會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辦,會議確定,將根據聯盟各校的任務分工,由各牽頭學校負責,對聯盟各合作領域工作進行梳理,在校長聯席會議期間總結匯報。會議還明確,聯盟將繼續秉承“追求卓越、資源共享”的原則,每年打造一至兩個中心工作,形成合力,重點推進。
另外一個給我們家長的啟示是什么?也就是在最終的填報志愿中,對于關注人文社會學科的考生,可以更多考慮“北約”陣營的高校,對于關注工科的考生,可以更多考慮“華約”和“卓越”聯盟的高校。當然,關注行業黃埔院校,就可以考慮“學院路”院校聯盟。當初結盟合作,是有其原因的。
變化六:中西部農村地區適當傾斜,給更多寒門學子機會
在這次教育部《意見》中規定,“試點高校組織相關學科專家認真審核,合理確定考生名單,向中西部、農村地區適當傾斜。”這讓我們看到國家正在讓更多寒門學子、欠發達地區的學子中的“偏才怪才”,也有機會通過自主招生加分,入讀更優質的高校。
在往年的自主招生中,已然有不少類似的傾斜政策。比如,“自強計劃”就是一個不錯的方式。自強計劃是由清華大學主導的自主選拔計劃,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6所知名高校將共同實施針對全國農村學生的自主選拔“新百年自強計劃”,為寒門學子創造更多進入名校的機會。的“自強計劃”從以往只能報一所學校,改為可6選3,并首次將全國鄉鎮農村中學納入招生計劃。
類似的政策,還有像北京林業大學在自主招生中設立的“樹人計劃”,面向特定地區、特定中學招收符合條件的農村戶籍考生。招生的專業也是以農林專業為主,比如林學類、草業科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這樣讓他們學有所成,更好地為家鄉造福。
自主招生教育部已經確定了“紅線”,想必各高校招辦正在抓緊制定自招細則,具體何去何從,我們還要再稍等一段時間,給高校有個消化的時間。作為考生和家長來說,無疑自主招生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但是當下還是一邊要靜候細則,更重要的是調整心態,積極備考才是王道。
變化七:增加自招錄取批次,北京考后知分報考做實
在這次教育部公布的政策中,已經明確“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組織本省(區、市)有關考生單獨填報自主招生志愿。”這也就明確表明,在以往錄取批次中沒有單獨設立“自主招生錄取”批次的省市,在都會統一“動作”。其實以往天津市高考填報志愿批次中,就已經有這樣的先行者了。
當然,從這個政策來看,作為多年從事高考志愿填報研究的我們,從中“嗅出”了特殊的“味道”,那就是北京高考志愿填報模式,將鐵定為“考后知分大平行”填報模式。之前有媒體曾吹過風,但官方又跟著辟謠,到最后卻沒有了聲音。那從這次教育部公布的政策來看,北京志愿中肯定會設有“自主招生錄取”批次。同時,按以往一些省份(如新疆)考后估分填報志愿方式經驗來看,在高考一周后就開始讓考生估分進行志愿填報,而且至少給考生留足有一年以上的考試估分經驗,讓考生更好適應考后估分填報。因此,我們可以大膽論斷北京高考志愿填報肯定會是知分填報。
北京志愿填報改為考后知分,這樣平時糾結于“市排名多少”的困惑就不再有了,因為孩子高考填報志愿時已經明確知道分數在全市文理科的具體排名。而且不會取消批次,本科仍然分為一本、二本、三本,每個批次內所填志愿都是平行關系,計劃每批次可填6至8所院校。這樣讓考生和家長填報志愿時更大膽,風險也更小了,心里也更有底了。
變化八:自招定位更加精準,偏才怪才更有機會
這次教育部對于自主招生選拔人才有了更加明確的定位“選撥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即‘偏才怪才’”。不少高校招生辦主任認為,自主招生回歸了它設置的初衷。武漢大學招生處負責人王福稱,高校自主招生本來就不是為那些可以通過高考入學的考生準備的另一條通道。
另一方面,《意見》特別提出一點:“對學科特長或創新潛質特別突出的個別優秀考生,經向社會公示后,由試點高校提出破格錄取申請,經生源所在地省級高校招生委員會核準后錄取。”說白了,過去個別在某個學科上出類拔萃但高考不到“一本線”的學生,無緣名校。今后,這類真正的“偏才怪才”也有可能被名校錄取。以后類似于蔣方舟這樣的“偏才怪才”將會更多涌現出來。
高考自主招生學校名
時間:2023-09-17 03:0:45高考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
時間:2023-09-13 12:0:44還有高考自主招生嗎
時間:2023-09-15 19:0:422019年高考自主招生要多少
時間:2023-09-19 08: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