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案件中不乏這樣的情況:被執行人或企業拖欠員工薪水,現有財產不足以清償,欠薪一時無法執行到位。這類執行案件往往涉及眾多員工的切身利益,極易成為社會矛盾的“燃點”。
針對此類案件建立“企業欠薪保障機制”,是上海法院著力推動的重點工作。他們通過加強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動,以先行墊付工資款的方式,解決申請人的燃眉之急。該機制的具體流程為:法院根據案件事實和申請人的經濟情況,確定符合申請“欠薪保障金”的范圍,隨后向人社局提出申請,人社局對該項申請審查并通過后,向法院發放“欠薪保障金”。法院在后續執行中到位執行款后,再將該款項歸還人社局。
虹口法院的“向日葵”工程就是其中之一。據介紹,該院曾處置了一批波及370多名員工、欠薪高達470余萬元的執行案件。被執行人為某科技咨詢公司,因經營不善,先是暫停發放員工工資,后又關門停業。案件判決后,一波接一波的員工前往法院申請執行,要求盡快拿回工資。承辦法官發現不少員工的確面臨經濟困難,而公司法定代表人又去向不明,暫無財產可供執行,于是啟動“向日葵”工程,由區人社局先行墊付了該筆款項。
欠薪保障,保障的是“民薪”,穩定的是民心。
虹口法院的“向日葵”工程目前已涵蓋人身損害賠償、勞動爭議、醫療糾紛、養老保險等案件的執行。至今,該院共向區人社局申請保障金574萬余元,全部發放給了生活確有困難的申請人。
與此同時,相關法院不斷加大力度,積極追償墊付金額并及時移交人社局,由此,法院與人社局相互配合,各司其職,形成良性循環。如今年1月,閔行法院在辦理一起涉上海某時裝公司系列執行案件中,將成功追償的欠薪墊付保障金400萬元移交給了閔行人社局。
■靈活處置 助企業重生
對申請執行人,上海法院想方設法,多措并舉,依法保護其勝訴權益。而對于一些官司纏身的企業而言,往往也是身處經濟大潮的驚濤駭浪,為保全自己而苦苦掙扎。去年5月,位于普陀區的一家酒店從瀕臨倒閉中“復蘇”,重新開始營業,并付清了全部欠薪。這一“性命攸關”的轉機,正是得益于法院在執行過程中靈活處置,“放水養魚”的做法。
據普陀法院執行局副局長荀衛華介紹,年初,該酒店開始出現經營困難,正式停業后,酒店80多名員工陸續向普陀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區勞動仲裁經審理支持了員工經濟補償金的仲裁申請。
“案件執行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酒店老板正試圖轉讓酒店,并正在與下家商談,等商談好后可重新開業。”荀衛華說,“這個時候如果法院強制執行經濟補償金,他們只能申請破產,原本能‘救活’的一家酒店說不定就這樣‘死’了。”
于是,荀衛華要求酒店先籌集部分資金,先期發放部分欠薪,同時酒店逐漸恢復正常經營。有一些員工不理解,認為老板有錢不還,情緒激動,荀衛華多次出面,協助酒店方面向員工作出誠懇解釋,講解“放水養魚”政策的利害關系。數月后,酒店開始恢復經營,除了部分老員工繼續工作,還新招了一批員工,酒店拖欠員工的補償金也陸續得到執行。
“這家酒店開了很多年,在當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很受老百姓的認可,因此我們認為不能簡單地強制執行,適合‘放水養魚’來調解,否則它就真的垮掉了。”荀衛華告訴記者,該案中,當地政府、工商、稅收等部門也配合法院做了很多工作。
“放水養魚”政策體現了法院執行工作中法律的原則性與處理案件的靈活性相統一。“這樣做,既保證申請執行人權益,又避免企業因強制執行而影響發展,實現雙贏以至多贏,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湯兵生說
達州辦理護照港澳通行證在
時間:2024-02-26 03:0:07廣安辦理護照港澳通行證在
時間:2024-02-26 03:0:10宜賓辦理護照港澳通行證在
時間:2024-02-26 03:0:57南充辦理護照港澳通行證在
時間:2024-02-26 0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