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口普查是由國家來制訂統一的開展時間節點和統一的方法、項目、調查表,各地相關部門嚴格按照指令依法對全國現有人口普遍地、逐戶逐人地進行一次全項調查登記,普查重點是掌握分析預測各地現有人口發展變化,主要就是了解性別比例、出生性別比、單身、適婚人口、老齡人口等,全國人口普查也屬于國情國力調查。
2022年鄭州總人口數量暫未公布,以下是最新的人口普查的數據,僅供參考。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鄭州市常住人口為12600574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8626505人相比,增加3974069人,增長46.07%,年平均增長率為3.86%。鄭州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879029人,占78.40%;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721545人,占21.60%。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城鎮人口增加了4401534人,鄉村人口減少了428049人,城鎮人口比重增加14.91個百分點。鄭州市共有家庭戶3636411戶,集體戶497157戶。家庭戶人口為10237153人,集體戶人口為2363421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減少0.33人。
截至2021年末,鄭州市有常住人口1274.2萬人,增加12.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9.1%,比上年末提高0.7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為8.58‰,人口死亡率為4.81‰,自然增長率為3.77‰。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3.6萬人,增長16.2%;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9萬人;全市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96萬人,增長7.8%;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79%。
2021年,鄭州市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2.89%,比2020年末提高0.20個百分點。全市常住人口總量在全國城市排名第11位。全市出生人口10.90萬人,比2020年減少0.90萬人。
2021年末,鄭州市常住人口中0—14歲、15—64歲和65歲及以上人口分別為235.60萬人、922.50萬人和116.1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分別為18.49%、72.40%和9.11%。
2021年,鄭州市少兒人口撫養比為25.54%,比2020年下降0.93個百分點,老年人口撫養比為12.59%,比2020年上升0.12個百分點。
2021年末,鄭州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地域的人口為1007.9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79.10%,城鎮人口比重提高0.70個百分點,分別比全國的64.72%和全省的56.45%高出14.38和22.65個百分點。
2021年,鄭州市1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83年,比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時分別提高0.07年、0.96年。
2021年,鄭州市15歲及以上人口中有配偶人口的比例為64.74%,比2020年下降3.74個百分點;未婚人口占30.38%,比2020年上升4.13個百分點;離婚人口占1.64%,比2020年下降0.17個百分點;喪偶人口占3.24%,比2020年微升0.04個百分點。
鄭州(Zhengzhou),簡稱“鄭”,史謂“天地之中”,古稱商都,今謂綠城,河南省轄地級市、省會、特大城市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明確支持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
鄭州地處河南省中北部,黃河中、下游分界處, 位于東經112°42′—114°14′,北緯34°16′—34°58′之間,全市總面積7567平方千米。 鄭州市地形總趨勢是西南高、東北低, 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境內有大小河流124條, 地跨黃河、淮河兩大流域。 截至2021年末,鄭州市有常住人口1274.2萬人。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0月,中原野戰軍解放鄭州后,在鄭縣城區設立鄭州市,直屬河南省領導。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市成為河南省省會。 截至2022年7月,鄭州市轄6個區、5個縣級市、1個縣。
鄭州市是全國公、鐵、航、信兼具的交通樞紐,已形成由鐵路、公路、航空3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 截至2022年4月,鄭州市有2座航站樓、2條跑道、162條航線、6個火車站、2條鐵路干線、6條高鐵線、22條軌道交通、11條高速公路、37條BRT線路。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家重點支持的六大遺址片區之一、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會員。 截至2021年末,鄭州市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3處,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7個,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8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個。
滁州現在是幾線城市2025年,
時間:2024-02-10 03:0:05黃山現在是幾線城市2025年,
時間:2024-02-10 03:0:03安慶現在是幾線城市2025年,
時間:2024-02-10 03:0:24銅陵現在是幾線城市2025年,
時間:2024-02-10 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