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本科教育包括7個門類下24個專業類,共47種專業。我校于2006年9月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了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評估。建筑學、城鄉規劃、土木工程、給水排水科學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和工程管理專業以最長有效期通過了住建部的專業教育評估(認證)。建筑學、土木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和工程管理等6個專業被評為國家級專業建設點,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筑學及工程管理7個專業獲批遼寧省首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優勢專業。學校還擁有23個省級(示范)專業、改革試點專業和重點建設專業。在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工作中,我校共參評專業30個,其中7個專業排名第一,22個專業排名進入前五名。我校數控機床主軸系統創新團隊被評為教育部“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土木工程材料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機械設計與制造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和工程管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土木工程材料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盛京宮殿建筑》被評為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工程管理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被評為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我校是教育部確定的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現有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8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我校學生多次在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學校招生范圍覆蓋31個省區,其中在29個省區為一批次錄取。學校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培養高水運動員試點單位之一。學校2002~2016年的本科和研究生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在遼寧省高校名列前茅。
“十二五”以來,學校獲得科技總經費10.98億元,累計科研立項2800余項,其中國家和省部級1000余項。84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發表論文被“三大檢索”收錄1800余篇,其中多篇學術論文在《Nature Geoscience》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按全國技術市場統計,學校分別在2014、2015、2016年中國高校產學研實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3、12、13名。學校現已承擔國家和省部級教改立項300余項,教改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120余項,“一般工科院校本科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獲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學校2次被評為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評為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和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一等獎,入選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和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被評為中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和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150余萬冊。
學校與美國邁阿密大學、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俄羅斯頓河國立技術大學及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或科研、合作辦學關系,是國家教育部選定的招收國內訪問學者單位,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首批可以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學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招收院校,是遼寧省政府外國留學生博士獎學金生招收院校,是遼寧省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和遼寧省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學校與美國班尼迪克大學合作舉辦的信息管理碩士學位教育項目是基地的示范項目。“中芬(北歐)木結構節能環保別墅建筑示范項目”和“中德節能示范中心”搭建了高端國際科技合作臺。學校與羅馬尼亞特來西瓦尼亞大學共同建立了孔子學院。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鄧小理論、“三個代表”重要、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新戰略,堅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秉承“嚴謹治學、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和“博學善建、厚德大成”的校訓,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不斷深化各項教育教學改革,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為建設鮮明、行業領先的創新型建筑大學而努力奮斗!
大連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是本
時間:2025-05-23 16:0:37煙臺理工學院遼寧錄取分數
時間:2025-05-23 03:0:00清華大學遼寧錄取分數線及
時間:2025-05-22 17:0:15廣州新華學院遼寧錄取分數
時間:2025-05-22 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