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總共有3個校區,分別為明故宮校區、將軍路校區、天目湖校區。
明故宮校區:南京市秦淮區御道街29號(近明故宮)
將軍路校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將軍大道29號
占地面積2448畝,建筑面積92.5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圖書近244萬冊學校前身是1952年10月以511廠為基礎創建的南京航空工業專科學校,是新中國自己創辦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2012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民用航空局簽署協議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國自己創辦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序列,現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控制科學與工程三個學科入選第二輪“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學校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2021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民航局先后簽署協議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8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蘇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在70年的辦學歷程中,南航人秉承“航空報國”的辦學傳統,遵循“團結、儉樸、唯實、創新”的優良校風,踐行“智周萬物,道濟天下”的校訓,櫛風沐雨,砥礪奮進,不斷推動學校跨越發展。目前,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經、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學校現設有18個學院和192個科研機構,建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個、國防科技工業創新中心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2個、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有本科專業62個、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31個、博士一級學科授權點17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6個、博士后流動站17個。現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國防特色學科10個。
學校現啟用明故宮、將軍路、天目湖三個校區,占地面積3046畝,建筑面積189.3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收藏295萬余件印刷型文獻、156個中外文數據庫,1260萬余冊各類電子型及數字型文獻信息資源。現有教職工3526人,其中專任教師2199人。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1590人,博士生導師641人,院士、外籍院士及“錢偉長講座教授”院士27人,其他國家級高層次人才89人次,國家級青年人才108人次,入選省部級各類人才計劃846人次。現有學生35127人(其中本科生19044人,研究生15262人,學位留學生821人),成人教育學生2361人。
學校已成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建校以來,學校已為國家培養了17萬余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校友中涌現出了24位兩院院士,數十位省部級黨政領導干部和將軍,以及一大批著名的科技專家和管理專家。學校致力于培養具有責任意識、創新精神、國際視野、人文情懷的社會棟梁和工程英才,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南航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教學成果。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2項;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2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1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6門;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工信部重點專業8個,國防重點專業5個,緊缺專業(方向)3個。南航學子在各級各類競賽中取得了一批令人矚目的成績:在近四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共獲得金獎23項,銀獎17項,連續四年榮獲“先進集體獎”。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共獲得特等獎12項、一等獎19項、二等獎16項,連續九屆捧得“優勝杯”。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共獲得金獎22項、銀獎9項,連續四屆捧得“優勝杯”。在國際無人機大獎賽中,連續4次獲得特等獎。在“周培源杯”全國大學生力學競賽、“中國軟件杯”全國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電子設計競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競賽中,南航學生屢屢折桂。
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16 14:0:45牡丹江醫學院江蘇錄取分數
時間:2025-05-16 14:0:47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江蘇
時間:2025-05-15 18:0:37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屬于
時間:2025-05-15 1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