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處歐亞板塊東南部,地質構造復雜,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的擠壓作用,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地震活動范圍廣、強度大、頻率高。地震,簡而言之就是地面震動,但完整的解釋應該是指在地球內部某處激發的能量波,向上傳播到地面時因受阻而快速釋放能量,造成地面振動、晃動或破裂的現象。也就是說,一次地震產生過程由三個階段組成:能量激發、能量傳播和能量釋放。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的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宏觀前兆,簡稱宏觀前兆。比較常見的有,水位、水質異常,動、植物的習性異常,電磁場異常等。震前井水等地下水的異常變化,主要表現為水面陡漲陡落、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變化,溫泉水溫的突然變化。那么本文將為你介紹關于漯河地震帶發布的一些信息以及漯河歷史上上的地震記錄相關知識,地震來了我們該怎么逃生和注意事項。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曾是"內陸經濟特區",現已被評為"中國品牌城市",而且是中西部首個、全國第二個獲此殊榮的城市。漯河是中國首個"食品名城"。此外,漯河還先后摘取"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魅力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桂冠。
漯河歷史悠久,在賈湖遺址出土的國寶-7000多年前的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樂器;發現的8000-9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號是迄今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雛形;出土的釀酒遺留物將人類釀酒史推到了9000多年前。賈湖遺址發掘出的炭化稻米及石磨盤、磨棒、石鏟等實物,表明8000年前這里已最早有了人工栽培水稻。編纂了世上最早字典《說文解字》的許慎也生活在這片土地。建于隋開皇四年的小商橋被認定比公認最早的石拱橋-趙州橋還要早20多年。
河南省分布著一系列地震活動的構造帶。
在豫北地區,分布著太行山前斷裂帶、聊蘭斷裂帶、華北斷塊南緣斷裂帶等三條斷裂帶。
在豫西地區,有著秦嶺北麓斷裂帶。
平時的防震應急準備工作 當政府有短期預報或臨震預報后,人們應立即行動起來開始應急防震準備。主要工作有:
①在家里或學校教室內采取安全加固措施。例如加固立柜防止傾倒,固定柜門,防止物品掉下傷人,用透明膜或膠帶貼玻璃,防止碎片傷人,將重物低位存放。加固梁柱、屋頂和水泥板墻。保管好危險物品。準備消防滅火器具。這些工作的目的是增加室內安全程度。
②和人民防空應急一樣,要備好個人應急包和帳篷材料。
③按照家庭、學校或單位的應急分工預案,確認工作職責、搞清學校或家庭的安全部位,以便應急躲藏、避難。
④學習自救、互救、滅火、搶修、找、抬傷員的技能相知識。確定鄰里、單位人員震后集中的位置、制定應急搶救的計劃。
⑤學習地震之前的預兆知識:如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氣中出現異味,飛鳥、家畜驚慌、電線之間有火花、室內有藍光、熒光燈被點燃等。人人都要知道立即報告的途徑。但絕不能預報“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傳言。
廣東稅務局官網登錄入口:ht
時間:2024-02-12 06:0:16最新實時熱點話題素材
時間:2023-12-31 07:0:4910月的新聞時事熱點
時間:2023-12-29 08:0:51福建志愿服務網登錄入口:h
時間:2023-09-20 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