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6q0um"></strike>
  • <strike id="6q0um"><s id="6q0um"></s></strike>
  • <ul id="6q0um"></ul><strike id="6q0um"></strike>

    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檔案管理制度 > 正文

    關于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全文)

    更新:2023-09-22 03:03:22 高考升學網

    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水資源管理和保護,促進水資源的節約與合理開發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取水,是指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設施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

      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除本條例第四條規定的情形外,都應當申請領取取水許可證,并繳納水資源費。

      本條例所稱取水工程或者設施,是指閘、壩、渠道、人工河道、虹吸管、水泵、水井以及水電站等。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分級管理權限,負責取水許可制度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流域管理機構),依照本條例規定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權,負責所管轄范圍內取水許可制度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和價格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和管理權限,負責水資源費的征收、管理和監督。

      第四條 下列情形不需要申請領取取水許可證:

      (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水庫中的水的;

      (二)家庭生活和零星散養、圈養畜禽飲用等少量取水的;

      (三)為保障礦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產安全必須進行臨時應急取(排)水的;

      (四)為消除對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臨時應急取水的;

      (五)為農業抗旱和維護生態與環境必須臨時應急取水的。

      前款第(二)項規定的少量取水的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第(三)項、第(四)項規定的取水,應當及時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備案;第(五)項規定的取水,應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

      第五條 取水許可應當首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顧農業、工業、生態與環境用水以及航運等需要。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依照本條例規定的職責權限,在同一流域或者區域內,根據實際情況對前款各項用水規定具體的先后順序。

      第六條 實施取水許可必須符合水資源綜合規劃、流域綜合規劃、水中長期供求規劃和水功能區劃,遵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規定批準的水量分配方案;尚未制定水量分配方案的,應當遵守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間簽訂的協議。

      第七條 實施取水許可應當堅持地表水與地下水統籌考慮,開源與節流相結合、節流優先的原則,實行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

      流域內批準取水的總耗水量不得超過本流域水資源可利用量。

      行政區域內批準取水的總水量,不得超過流域管理機構或者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可供本行政區域取用的水量;其中,批準取用地下水的總水量,不得超過本行政區域地下水可開采量,并應當符合地下水開發利用規劃的要求。制定地下水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征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八條 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制度的實施應當遵循公開、公、公正、高效和便民的原則。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義務。

      對節約和保護水資源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取水的申請和受理

      第十條 申請取水的單位或者個人(以下簡稱申請人),應當向具有審批權限的審批機關提出申請。申請利用多種水源,且各種水源的取水許可審批機關不同的,應當向其中最高一級審批機關提出申請。

      取水許可權限屬于流域管理機構的,應當向取水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提出意見,并連同全部申請材料轉報流域管理機構;流域管理機構收到后,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十三條的規定作出處理。

      第十一條 申請取水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與第三者利害關系的相關說明;

      (三)屬于備案項目的,提供有關備案材料;

      (四)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材料。

      建設項目需要取水的,申請人還應當提交由具備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資質的單位編制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論證報告書應當包括取水水源、用水合理性以及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等內容。

      第十二條 申請書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申請人的名稱(姓名)、地址;

      (二)申請理由;

      (三)取水的起始時間及期限;

      (四)取水目的、取水量、年內各月的用水量等;

      (五)水源及取水地點;

      (六)取水方式、計量方式和節水措施;

      (七)退水地點和退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以及污水處理措施;

      (八)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應當自收到取水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并根據下列不同情形分別作出處理:

      (一)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屬于本機關受理范圍的,予以受理;

      (二)提交的材料不完備或者申請書內容填注不明的,通知申請人補正;

      (三)不屬于本機關受理范圍的,告知申請人向有受理權限的機關提出申請。

      第三章 取水許可的審查和決定

      第十四條 取水許可實行分級審批。

      下列取水由流域管理機構審批:

      (一)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灤河、珠江、松花江、遼河、金沙江、漢江的干流和太湖以及其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河流、湖泊的指定河段限額以上的取水;

      (二)國際跨界河流的指定河段和國際邊界河流限額以上的取水;

      (三)省際邊界河流、湖泊限額以上的取水;

      (四)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的取水;

      (五)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大型建設項目的取水;

      (六)流域管理機構直接管理的河道(河段)、湖泊內的取水。

      前款所稱的指定河段和限額以及流域管理機構直接管理的河道(河段)、湖泊,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其他取水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審批權限審批。

      第十五條 批準的水量分配方案或者簽訂的協議是確定流域與行政區域取水許可總量控制的依據。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尚未制定水量分配方案或者尚未簽訂協議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由流域管理機構根據流域水資源條件,依據水資源綜合規劃、流域綜合規劃和水中長期供求規劃,結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取水現狀及供需情況,商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設區的市、縣(市)行政區域的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結合各地取水現狀及供需情況制定,并報流域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六條 按照行業用水定額核定的用水量是取水量審批的主要依據。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質量監督檢驗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行業用水定額的制定負責指導并組織實施。

      尚未制定本行政區域行業用水定額的,可以參照國務院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行業用水定額執行。

      第十七條 審批機關受理取水申請后,應當對取水申請材料進行全面審查,并綜合考慮取水可能對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決定是否批準取水申請。

      第十八條 審批機關認為取水涉及社會公共利益需要聽證的,應當向社會公告,并舉行聽證。

      取水涉及申請人與他人之間重大利害關系的,審批機關在作出是否批準取水申請的決定前,應當告知申請人、利害關系人。申請人、利害關系人要求聽證的,審批機關應當組織聽證。

      因取水申請引起爭議或者訴訟的,審批機關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中止審批程序;爭議解決或者訴訟終止后,恢復審批程序。

      第十九條 審批機關應當自受理取水申請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決定批準或者不批準。決定批準的,應當同時簽發取水申請批準文件。

      對取用城市規劃區地下水的取水申請,審批機關應當征求城市建設主管部門的意見,城市建設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征求意見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提出意見并轉送取水審批機關。

      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審批期限,不包括舉行聽證和征求有關部門意見所需的時間。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審批機關不予批準,并在作出不批準的決定時,書面告知申請人不批準的理由和依據:

      (一)在地下水禁采區取用地下水的;

      (二)在取水許可總量已經達到取水許可控制總量的地區增加取水量的;

      (三)可能對水功能區水域使用功能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取水、退水布局不合理的;

      (五)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能夠滿足用水需要時,建設項目自備取水設施取用地下水的;

      (六)可能對第三者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產生重大損害的;

      (七)屬于備案項目,未報送備案的;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審批的取水量不得超過取水工程或者設施設計的取水量。

      第二十一條 取水申請經審批機關批準,申請人方可興建取水工程或者設施。需由國家審批、核準的建設項目,未取得取水申請批準文件的,項目主管部門不得審批、核準該建設項目。

      第二十二條 取水申請批準后3年內,取水工程或者設施未開工建設,或者需由國家審批、核準的建設項目未取得國家審批、核準的,取水申請批準文件自行失效。

      建設項目中取水事項有較大變更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進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并重新申請取水。

      第二十三條 取水工程或者設施竣工后,申請人應當按照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取水審批機關報送取水工程或者設施試運行情況等相關材料;經驗收合格的,由審批機關核發取水許可證。

      直接利用已有的取水工程或者設施取水的,經審批機關審查合格,發給取水許可證。

      審批機關應當將發放取水許可證的情況及時通知取水口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并定期對取水許可證的發放情況予以公告。

      第二十四條 取水許可證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取水單位或者個人的名稱(姓名);

      (二)取水期限;

      (三)取水量和取水用途;

      (四)水源類型;

      (五)取水、退水地點及退水方式、退水量。

      前款第(三)項規定的取水量是在江河、湖泊、地下水多年均水量情況下允許的取水單位或者個人的最大取水量。

      取水許可證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制作,審批機關核發取水許可證只能收取工本費。

      第二十五條 取水許可證有效期限一般為5年,最長不超過10年。有效期屆滿,需要延續的,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有效期屆滿45日前向原審批機關提出申請,原審批機關應當在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延續的決定。

      第二十六條 取水單位或者個人要求變更取水許可證載明的事項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原審批機關申請,經原審批機關批準,辦理有關變更手續。

      第二十七條 依法獲得取水權的單位或者個人,通過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改革工藝、節水等措施節約水資源的,在取水許可的有效期和取水限額內,經原審批機關批準,可以依法有償轉讓其節約的水資源,并到原審批機關辦理取水權變更手續。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四章 水資源費的征收和使用管理

      第二十八條 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應當繳納水資源費。

      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經批準的年度取水計劃取水。超計劃或者超定額取水的,對超計劃或者超定額部分累進收取水資源費。

      水資源費征收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和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其中,由流域管理機構審批取水的中央直屬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工程的水資源費征收標準,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九條 制定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

      (二)與當地水資源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相適應;

      (三)統籌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開發利用,防止地下水過量開采;

      (四)充分考慮不同產業和行業的差別。

      第三十條 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發展節水型農業。

      農業生產取水的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應當根據當地水資源條件、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和促進農業節約用水需要制定。農業生產取水的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應當低于其他用水的水資源費征收標準,糧食作物的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應當低于經濟作物的水資源費征收標準。農業生產取水的水資源費征收的步驟和范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最新圖文

    企業員工人事檔案目錄制度

    時間:2023-09-13 16:0:04

    檔案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時間:2023-09-14 20:0:43

    公司檔案管理制度及流程

    時間:2023-09-14 01:0:26

    物業公司檔案管理制度范本

    時間:2023-09-14 00:0:00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国产综合亚洲专区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福利|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亚洲综合图色40p|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电影av在线网址|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成人满18免费网站 | 亚洲麻豆精品果冻传媒|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一级黄色视频| 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午夜看片女人员|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亚洲视频无码高清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